我和晓春同住一个城市又都从事同样的工作,时间久了越走越近,看着他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很扎实地前行着。
《椰海石湾》100cmX140cm 布面油画
近些年来晓春更多的作品是对风景的研究,在风景画的创作中他喜欢写生,在写生过程中又不断地提升对风景画研究与认知。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明显地能够感受到他对自然的尊重,同时又重视自我意识的表达。在写生的过程中完成风景画的创作,大自然中的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它的瞬间变化和相互依存的生动性会唤醒与激发你主体意识的动能,这比仅凭记忆与平面图像为依据的方式来得更加鲜活与生动,作者的情感与生动的自然产生共鸣,这种互动会触发艺术的敏感性,作品随之会更加灵动与鲜活。从晓春的作品中我们明显地感受到他与自然互动的内在逻辑,同时在写生与创作的过程中他能够很好地把自我主体意识与生动的自然对接。表达自己的艺术价值取向,作品中充斥着个人情感与精神诉求,有品有味。
《明庐竹林》80cmX140cm 布面油画
《庐山图书馆》80cmX140cm 布面油画
在艺术创作中怎样对待“自然存在”与“主观意识”是大多数画家始终面对的问题,描摹自然或无的放矢都会失重。在这个问题上晓春有着清醒的认知,并在作品中得到很好地控制。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自然的生机与灵动,又彰显着作者独特的审美取向,在画面的处理上重视艺术语言特有的魅力使画面在抽象与客观之间得到恰当的处理与发挥。独特的艺术视觉和对自我的关照是每个艺术家绕不开的结,等待晓春在不断地思考和创作中去解开一个又一个艺术的“结”。
《琼海苍翠》100cmX140cm 布面油画
绘画创作究其根本,是一场发自灵魂深处的“我思”表达。思想的深度、情感的热度、技术的精度以及经验的广度等要素,在创作进程中相互交织、碰撞与融合,共同构筑起创作者的精神大厦。这一过程中所呈现的审美态度与个人艺术语言,是创作者在现象学还原后的本质直观呈现,是其在存在主义语境下对自我存在意义的诗意彰显,通过绘画这一媒介,向世界敞开自我的精神维度,从而在艺术的宇宙中实现个体价值与普遍真理的内在统一,完成从有限自我向无限精神境界的跨越与升华。
(文/孙立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宁夏油画学会主席)
李晓春作品欣赏
《呀诺达根脉》100cmX160cm 布面油画
《守望白鹿洞书院》100cmX200cm 布面油画
《望庐山》100cmX200 布面油画
《望江亭古松》80cmX140cm 布面油画
《远望庐山牯岭镇》80cmX140cm 布面油画
《庐山民居》80cmX140cm 布面油画
《庐山云集楼》80cmx140cm 布面油画
《沧海石迹》 120cmX160cm 布面油画
《海岸礁石》 100cmX140cm 布面油画
《军营村》60cmX80cm 布面油画
《鼓浪屿的暖阳》80cmX100cm 布面油画
《鼓浪屿山榕》120cmX80cm 布面油画
《五老峰山泉》80cmX140cm 布面油画
(来源:简篇@艺术说)
画家简介
李晓春
李晓春
1973年出生于宁夏
宁夏大学教授
宁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
中国美协会员
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北京当代中国写意研究院院务委员
宁夏美协副主席
银川市美协主席
银川市文联副主席
银川市西夏区美协名誉主席
大额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