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最近大家都在缅怀颜正国,那个我们童年记忆里的“好小子”。伤感文学刷了一屏又一屏,核心思想无非是“天妒英才”和“浪子回头金不换”的经典叙事。
讲道理,这些情绪都很对,但格局都太小了。
这根本不是一个关于童星陨落后又奋起直追的励志故事,而是一个顶级产品经理,用半辈子时间完成了一次从“流量爆款”到“硬核垂类”的惊天转型。
他的人生,就是一部浓缩的互联网产品迭代史。
我们记忆里的《好小子》,本质上是颜正国作为产品经理操盘的第一个项目,一个现象级的“流量型产品”。
我们来复盘一下这个产品为什么能成功。
首先,市场定位精准。八十年代,娱乐产品供给稀缺,市场上最硬的通货是什么?是功夫小子和纯真童趣。这玩意儿就像今天的猫片和土味情话,是跨越阶层、无视年龄的流量密码。颜正国团队(或者说时代本身)精准地抓住了这个用户痛点,将“功夫”和“萌娃”这两个要素做了个完美的A/B test,打包成了“小虎”这个IP。
其次,用户画像清晰。这个产品的核心用户,就是那些放学后无处安放精力的中小学生,以及被生活毒打、渴望从孩子身上看到希望的成年人。产品功能直击要害:提供情绪价值,满足英雄崇拜,外加一点合家欢的社交属性。你可以在录像厅里获得快乐,也可以把它当成教育自家孩子的正面案例,这就叫场景闭环。
最后,产品体验极致。颜正国的表演,那种未经雕琢的灵气,就是这个产品的“用户界面”。界面友好,交互自然,没有学习成本,开机即用,用完还想用。
于是,《好小子》这个产品,一经上线就引爆了市场,迅速完成了冷启动和用户裂变,成了那个时代的绝对爆款。颜正国,就是这个产品的首席产品经理兼代言人,他本人就是行走的品牌。
但所有做产品的人都知道一个残酷的真理:任何流量型产品,都有生命周期。
当年的“小虎”IP,就像今天的一个爆款手游或者网红品牌,红利期一过,用户就会审美疲劳,市场就会出现无数个像素级的复制品。更要命的是,产品经理本人在长大,那个“萌娃”的用户界面正在以不可逆的方式“老化”。
这时候,摆在产品经理颜正国面前的只有三条路。
第一,吃老本。不断复制《好小子》模式,炒冷饭,搞情怀,把IP价值榨干。这是最安逸的路,也是最平庸的路,最后大概率会沦为在三线城市商演时重复当年的经典动作。
第二,强行转型。硬凹人设,去演一些根本不适合自己的偶像剧或者都市剧。这就好比一个做“砍一刀”起家的产品,非要去搞什么“元宇宙”,底层逻辑不兼容,用户不买账,最后落得个四不像,口碑崩盘。
颜正国选择了第三条路,一条最野、最狠、也最匪夷所思的路:放弃现有产品线,不是转型,是转生。他要做的,不是对“小虎”这个IP进行2.0、3.0的迭代,而是要亲手把它埋葬,然后从废墟里,孵化一个全新的物种。
他接下来那段所谓的“迷茫期”、“低谷期”,在我看来,压根不是什么人生污点,而是一场长达十几年、all-in式的、沉浸式的“用户需求调研”。
他要开发的新产品是什么?是《角头2》这样的硬核黑帮片。
这种产品的目标用户是谁?是对虚假兄弟情和油腻霸总忍无可忍,渴望看到真正粗粝、真实、充满荷尔蒙的江湖故事的“下沉市场用户”。
这些用户的痛点是什么?是市面上的黑帮片太悬浮,导演们穿着阿玛尼,在空调房里想象街头喋血,拍出来的东西一股子“何不食肉糜”的酸腐味。
怎么解决这个痛点?唯一的办法,就是产品经理亲自下场,去成为用户,甚至比用户更懂用户。
于是,颜正国把自己扔进了真实的世界熔炉里。他所经历的一切,那些冲突、挣扎、道义与背叛,不再是表演,而是田野调查。他不是在“体验生活”,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为新产品编写底层的源代码。这种all-in式的调研,怎么说呢,放在任何一个互联网大厂,都是要被写进内部培训PPT的程度。
这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他亲自下场当了素材,成了自己作品最坚硬的基石。
当他带着《角头2》回归时,他已经不是那个靠灵气吃饭的“小虎”了。他成了一个真正的硬核产品经理。
你看《角头2》,那里面的人物、对白、场景,为什么那么有说服力?因为它不是“演”出来的,而是从真实土壤里“长”出来的。每一个眼神,每一次谈判,都带着生活毛茸茸的质感。这已经不是电影,这是一份调研报告,一份关于人性丛林的深度分析文档。
颜正国完成了最华丽的转身。他成功地将自己早年的“流量资产”,通过中期的“深度研发”,最终转化为了一个具有极高壁垒的“内容产品”。这个产品的护城河,就是他那段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别人可以模仿他的拍摄手法,但永远无法复制他注入到作品里的“灵魂”,因为那是用半生坎坷换来的。就很离谱。
所以,当我们回顾他50年的人生,不要再用“可惜”或者“浪子”这种单薄的词汇去定义。
他是一个清醒的破局者。他早就看透了“童星”这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和路径依赖,并用一种近乎惨烈的方式,完成了自我革命。他的人生轨迹,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创造性破坏”。他破坏了那个光芒万丈的“好小子”,才最终创造出了那个能拍出《角头2》的导演颜正国。
他不是偶像,他是个工匠。一个把自己当成原材料,反复锻打、淬火,最终铸成一件作品的工匠。
所以你看,他哪里是什么浪子,他分明就是个把自己的命都当成项目来做的顶级产品经理,一个疯子。
这个世界不缺完美的偶像,但永远稀缺这种敢于打碎自己、并用碎片重塑世界的狠人。他的谢幕,不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而是一个产品经理完成了他此生最牛逼的项目交付。
respect。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大额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